国旗下讲话
高一(1)班: 祝才烨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又是人间四月,漠漠轻寒,杨花点点。而在这个多少有些怅然的时节,我们如期遇见清明。清明所传达的是中华文化里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即对祖先的尊重和铭记。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它是安土重迂精神里“不忘本”的一个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处在于其中人文情怀的充分浸染,对“根源”的执着追求一脉相承。“吃水不忘挖井人”警辟的俗语足以见证这种“感恩”精神在人们心底的植根之深。而在今天物质丰饶、信息富裕,我们在无忧的生活中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多信息渠道施惠,拥有着更加广阔的视野去观察并理解这个世界。常说我们遇上了最好的时代,但凭心而论,大家都很少静下心去思考关注幸福来源。
说到这里,或许大家觉得我会接着讲“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它总会使人有一种亏欠感,然后颇有压力地感恩,当尊重变为被迫承担的义务时,它的神圣感和初衷便会被破坏。所以今天我想换一个角度和大家谈谈“挖井人”。他们不是一生下来就带着圣人标签与英雄光环。作为一个人,他们也经历了幼年、童年,然后是同我们一样满怀激情与壮志的少年时期。可以想象,在动荡的大时代被景下,他们的迷茫与不知所措,比我们面临分科选择时的纠结要强烈很多。先是军阀,然后是日寇,如同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的猛虎与长蛇,等待黄昏坠日落入张干的血盆大口。我很难去感受和描述当时国内氛围的压抑,国难当头,危危乎如大厦将倾。“鲜衣怒马,白袍长剑,马蹄轻踏,六月烟波”。这段关乎少年的描述令人连翩浮想而心向往之。可不巧的是,我脑海里那时的中国少年,应该和我们一样肆意生长的头发和略见青黑的胡子,稍稍有了些思想,怅然而微带无知的盯着远方的树木和乌鸦。时代的洪流裹着他们向前跑去,他们咬咬牙冲到战场,冲到枪矛的前端。选择或许有些许客观因素的影响,但选择后的义无反顾则是他们英雄精神少年义气的最好表现。事实是少年单薄的身躯一起发出了震天的怒吼,凭着耐力和勇气他们一点一点夺回那些被蚕食的土地。站在广阔的天地,少年轮廓逐渐清晰。分明的棱角,疲惫却散发着成熟的气息。我忽然想起去年暑假游重庆时去的渣滓洞。人很多,空气里是浊重的汗味。印象深刻的是放刑具的地方,里面有张小桌子,上面放的刑具陈旧而铺满灰尘。外面用栅栏围了起来,游客须挤进一个黑邃道,隔着围栏感受那里面的阴森恐怖。我在人群里脚底发凉,头皮发麻,不敢去想,曾经那些人经历了什么。身心的摧残却成就了更加坚韧的灵魂,也是从那一刻起,我突然惊醒,心安理得的背后,是许多素未谋面的更多人苦痛成长。注意,我说的是――成长。
这就是我今天的主题所在,也是目的所在。我们所要感激与铭记,并要薪火相传下去的并非生死面前的凛然大义,而是直面艰难,无畏生长。它是在这个新时代于我们而言最为宝贵的财富。不畏惧成长,不畏惧寒霜,在凛冽冬风里隐忍,在料峭春寒里拔节,傲然地、野蛮地生长出一片青翠,在光秃的高山上我们不需要去战场上浴血奋斗,勇敢拼杀,我们需要的,迫切需要的是革命先辈们身上的勇敢和坚强,是同为少年的风发意气,满腔豪情。我们面临着来自新世纪的挑战,我们要相信新时代造就了英雄,豪不会逊色于红色余晖里斜扛军旗的静默背影。
日月之间,丹心可鉴。最后请允许我为大家诵读林觉民的《与妻书》一方面作为对英雄的奠念词,另一方面也算作为少年的郑重宣誓“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课永福也。”
我的发言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