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襄阳五中捷报频传:贺维艺同学以689分(不含清华大学自主招生加分30分)获得湖北省理科状元;李卓雅同学以651分获得湖北省文科状元,蟾宫摘桂一校斩获双雄,创湖北省高考历史记录!一时间,状元桥畔,宁静湖边,杏坛之上,孔子像前,欢歌笑语,鞭炮齐鸣……
随后,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来电来函争先道贺。更有趣的是,几位教育界友人和襄阳五中曹荣葆校长对起了对联:“蟾宫摘桂双雄笑傲大湖北,杏坛信步园丁倾情新五中”;“惟楚有才才在五中中状元,山登绝顶顶上有我我为峰”……一唱一和,珠联璧合,字字句句表达出社会各界对襄阳五中的高度肯定和广泛赞誉,字里行间洋溢着580万襄阳人的激动心情和自豪情感!适逢山东籍全国著名书法家黄富熙先生莅临古城襄阳,获此消息,激情挥毫,将两联写成书法作品赠予五中。
三年五状元成就“五中梦”
为了进一步提升襄阳五中的名校地位,放大其名校资源,发挥其名校的辐射力和影响力,2005年10月,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跳出五中,发展五中”战略。2006年10月8日新五中建设隆重奠基。2008年8月底,襄阳五中新校区顺利建成,月底招收第一批新生。2010年6月,老校区最后一届毕业生获得高考优异成绩;2010年6月底,新校区8栋教师商住楼顺利竣工,教职工得以在新校区安居乐业,标志着襄阳五中成功完成新老校区的过渡。
从襄阳古城区迁至高新区城乡接合部,从全市政治文化中心搬到邓城文化遗址,不少市民怀疑过,部分五中人彷徨过。但是,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市教工委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全体五中人团结一心,克难奋进,创造出两年建成新校区的“深圳速度”,五年成功彻底完成新老校区的过渡。尤为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2013年新校区前三届毕业生高考一年一个新台阶,共夺得了三个省状元,两个市状元,战果辉煌。2011年,王震霆同学以707分的成绩勇夺全省理科状元,史翔坤同学以629分的成绩摘取全市文科桂冠。2012年,郑剑宇同学以686分(不含自主招生加分20分)获得全市理科状元。2013年,贺维艺同学以689分(不含自主招生加分30分)获得湖北省理科状元,李卓雅同学以651分获得湖北省文科状元,一名学生获全省理科第二,共有7名学生跻身全省文、理科前十,包揽全市理科前六、文科前三,30多名学生取得北大、清华门票,1290名学生跨过一类重点线,15人夺取奥赛全国一等奖……2011年—2013年新校区前三届上重点大学的人数分别是1027人、1093人、1290人,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均为全省第一。被清华、北大的实际录取人数分别为15人、22人、30人以上,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2013年成功实现了蝉联高考“全市十二年冠”和新校区“高考成绩三级跳”的美好梦想!与此同时,襄阳五中实验中学(老校区初中部)的办学模式和成果也得到了全市人民的广泛赞誉。
襄阳五中以新校区前三届高考的骄人成绩向全市人民交了三份满意的答卷,以“全市十二年冠”和新校区“三级跳”的业绩证明了市委、市政府的英明决策,以铁的事实诠释了五中人的坚强决心和聪明智慧!
青年教师撑起五中半边天
毫无疑问,襄阳五中有一支实力雄厚的教师团队。目前,现有在岗职工380人,其中329名专任教师。先后培育出25名省特级教师,市级以上专家、名师和骨干教师140余人。老教师的示范作用、中年教师的引领作用和青年教师的主力军作用成就了五中今日的辉煌。
近年来,襄阳五中35岁以下的教师有150多人(占教师总数的约50%),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青年教师100多人。培养青年教师、重用青年教师是学校的一项永续发展之大计,因为青年教师队伍是一支生力军,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
为了让青年教师快速健康成长,襄阳五中以“名师工程”为龙头,积极探索“青蓝工程”的新思路。采取开展系列理论培训、完善“老带新”制度、重用年轻人等办法,激励年轻人快速成长。建立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高规划,严要求,压重担,勤指导,多措并举,促使青年教师一次打过教学通关。在年度考评、评先表模、班主任选聘、中层干部任用等方面优先考虑,激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五中校长曹荣葆告诉记者,该校从生活、工作、学习等多方面为教师提供保障,多次选派教师到我国香港地区、到英国参加培训。五中教师获全国、全省奖项数量在全省同类学校中数一数二。化学奥赛教师傅雪青说,有机会、有平台,教师就比较容易出成绩,职业荣誉感就强,干事业的热情自然就高。
襄阳五中分管人事和科研的副校长王静激动地说,通过几年的努力,所有青年教师进步都很快,许多青年教师已经成长为骨干教师,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青年教师刘雪娥获政治优质课国家一等奖,邱羽等29名青年教师在优质课比赛等活动中获湖北省一等奖,一大批青年教师获得市优质课一等奖;王合银、段仁保、胡修强、纪宏涛、李轶、崔志阳等不到35岁,就通过竞选担任年级主任,并取得赫赫战功;李大林、傅雪青、何宇飞、高赢、张欣欣、陈国辉、牟文、宋锋、杨晨、虞桂琴、张松涛、余碧波等20名青年教师成为培养出多名奥赛国家一等奖的优秀奥赛教练,褚伟、王荣、刘静、陈娜、丁治东、张海涛、涂圣义、曹标平、李卫红、王云龙等一大批青年教师成为承担奥赛班教学重任的骨干教师……绝大多数五中青年教师师德高尚、积极向上,教育教学工作受到同行和学生及家长的广泛赞誉,年轻人已经撑起了五中的一片蓝天。
良好的品质奠定终身发展的基础
襄阳五中分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刘世国告诉记者,五中始终坚持弘扬“文明、振奋、求实、创新”的校风,“敬业爱生,拼搏奉献”的教风和“崇尚礼仪、崇尚科学、崇尚创造、崇尚一流”的学风,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抓好学生理想信念、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养成和心理健康教育。多途径、全方位营造良好氛围,培育学生优秀品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习惯养成教育带来无穷效应。生活习惯决定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决定学习效果。五中特别注重校风校纪和学生良好行为规范教育,抓好头半年,三年不松懈。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周,扎实抓好军训、校纪校规教育,让学生知道什么不能做,凡事该如何做,何时做什么。这是一周艰苦训练和快速洗脑的过程,注意严管和多种形式的疏导相结合,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活动中愉快度过。2013年全省文科状元的班主任唐家友介绍说,正式上课一段时间后,年级会及时进行各学科学法指导和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让学生逐步熟悉高中学习的特点、要求和方法。抢抓机遇,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学生由初中生变为高中生,把来自各地的学生变成襄阳五中的高中生。养成教育和学法指导,培养了学生自理、自律、自强、自学的意识和能力,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优秀的品格让学生终身受用。语文特级教师杨崇国说,五中校园是封闭的,眼界却是开阔的。五中为学生打开多扇窗,让他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与社会息息相通;五中校园是封闭的,但校园文化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据2013年全省理科状元的班主任、高三年级主任冯长春介绍,校电视台每周播放一次专题节目,内容包括国际国内新闻剪辑,教师、学生典型事迹,校园动态,最新电影大片;网络教室免费开放;班级剪贴报刊和校园橱窗报刊,内容每天更新。学校还经常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开办讲座,开阔学生的思路和视野。襄阳五中对每个年级、每个时段的活动都做了科学系统的安排,通过丰富的学生文化活动,塑造优秀品格,助推学生自我提升。
分层教学体现最好的教育公平
襄阳五中教学目标分为五级。据襄阳五中副书记、副校长汪文超介绍,该校五级教学目标分别是奥赛、清华北大、600分、重点大学和二类本科。不同班级的重点目标也有区别,奥赛班的主要任务对应在前三级目标,平行班的主要抓好后三级。
不同类别的班级做法完全不同。奥赛班的教师重点抓好奥赛培训、导师辅导、学科对号等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领军人物,扩大优生团队,为1—3级目标做贡献;奥赛班的授课速度快,跨度大,难度大,题量大,要求高,自习时间多。
平行班的教师关键要把规范管理、习惯养成、增强信心、夯实基础等工作做实做好;平行班的老师们教学相对来说难度略低,题量稍减,进度较慢,辅导较多,投入的时间也较多;平行班的老师们把抓好中生培优、差生转化和美术生、艺术生、体育生的培训作为重点,为3—5级目标做贡献。
两类班级的教师交替安排。多年来,襄阳五中坚持在教师分配上做到奥赛平行班教师交替安排,这样既体现公平,又有利于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和理解,还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所有教师的积极性和潜能。五中从不在高三单独分出一个“特殊小班”,目的是更好地发挥师生整体的力量和智慧。
襄阳五中五级教学目标和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习惯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做出的理性、科学的决策,目的是达到因材施教、整体推进,体现的是真正的教育公平。2013年达到重点大学分数线的近1290名五中学子中,大多数出自平行班,其中350名是择校生(自费生),每年都有不少平行班的择校生考出高分,如2013届五中平行班的择校生汪振宇(高考658分,来自南漳实验中学)、李璇宇(651分,枣阳市实验中学)、莫晓(649分,南漳实验中学)、袁培正(645分,枣阳市蔡阳中学)、韩梓坤(640分,襄阳市二十中)、方凯(639分,东风中学)、王丰(638分,谷城县谷伯中学)、周家齐(637分,保康县实验中学)等一大批同学考入名牌大学。
过程做实细节到位是最大的法宝
2013届高三年级主任冯长春老师介绍说,只要校园有学生上课,每天在关键时段、重要地段都会见到曹校长的身影,早上6:20、下午2:20、傍晚6:10、晚上9:40,曹校长多在教学区中心地带或教学楼巡查,哪个年级哪个班迟到学生多、纪律不好,他都一清二楚,许多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其他分管年级的领导和校务值班的领导也一样,亲眼目睹的现象比别人反映的更多、更及时。每个年级主任都愿意校领导到本年级巡查,这有利于年级管理。
襄阳五中始终倡导老师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过程做实,把细节做细”,五中教师在学习教学常规的基础上,注重规范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逐步形成备、教、批、辅、考“五环式教学模式”。学校通过“班务日志”、“教案检查与评比”、“作业布置与批改检查情况通报”等多种形式来强化环节落实。每个年级会把学校分配的总体指标分解到每个班的每个档,每次考试后均有细致的量化考核、年级质量分析和班级教导会。
五中每次组织考试非常注重过程规范,考前一定会进行考风考纪教育,入场时甚至采用“登机式安检”,命题要求、监考过程、阅卷过程都要严于其他学校。所以,五中的高考成绩总是好于平时成绩。而且高考要求越高、题目越难、天气越糟,五中学生考得越好!2012届高三年级主任纪宏涛如是说。
分管财务、后勤的副校长李东林笑着说,学校行管、后勤时刻都紧紧围绕“教学”和“师生”两个中心运转,体现全方位服务;校园建设和教学、生活设施属全国一流。《中国青年报》(2013年6月26日3版)报道:“985(高校)、211(高校)都是浮云,宿舍有空调才是实在的好大学;今年出产湖北省文理科状元的襄阳五中,取得好成绩的原因也被网友戏谑为学校在空调等硬件上的优势:教室配备前后双空调防暑神器,寝室空调月附送30度电量,太阳能卫浴,住宿费只少不多,加量不加价,秒杀所有大学配置。”
“蟾宫摘桂双雄笑傲大湖北,杏坛信步园丁倾情新五中”。在五中采访的时候,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感悟到:五中教师拥有浓郁的职业幸福感和强烈的事业成就感;五中学生在追求学业进步的同时,拥有强健的体魄和阳光快乐的心态。也许正是师生们孜孜以求的精神实现了事业和学业的“壮观”,实现了新五中高考成绩“三级跳”。我们有理由相信,百年名校襄阳五中一定会再接再厉,再创辉煌,从而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